夏季天气炎热潮湿,人体容易受到“湿邪”侵袭,导致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水肿虚胖、皮肤油腻等问题。中医认为“脾主运化水湿”,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健脾祛湿。
一、夏季为何要重点祛湿健脾?
1. 夏季湿气重,易伤脾
-外湿:夏季雨水多、空气潮湿,湿邪易侵入人体。
-内湿:贪凉饮冷(冰饮、空调)、熬夜、饮食油腻,导致脾虚湿盛。
2. 湿气重的典型表现
✅头面油腻:头发、脸部容易出油,长痘痘。
✅身体困重:四肢乏力,总觉得睡不醒。
✅食欲不振:胃口差,饭后腹胀。
✅大便黏腻:便溏、粘马桶,不易冲净。
✅舌苔厚腻:舌体胖大,舌苔白厚或黄腻。
如果你有以上症状,说明体内湿气较重,需要及时调理!
二、夏季祛湿健脾的5大方法
1. 饮食调理:吃对食物,湿气不缠身
✅ 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
-谷物类:薏米、赤小豆、山药、芡实、小米
-蔬菜类:冬瓜、苦瓜、丝瓜、白萝卜、莲藕
-水果类:苹果、橙子、木瓜、柠檬(适量)
-其他:茯苓、陈皮、生姜、荷叶
❌ 少吃加重湿气的食物
-生冷寒凉:冰镇饮料、冰淇淋、西瓜(过量)
-油腻甜腻:油炸食品、奶油蛋糕、肥肉
-高盐高糖:腌制食品、奶茶、加工零食
推荐祛湿茶饮
-红豆薏米水(炒薏米+赤小豆,适合湿热体质)
-陈皮茯苓茶(健脾理气,适合脾虚湿重)
-生姜红枣茶(温中散寒,适合寒湿体质)
2. 运动排湿:动一动,湿气跑光光
脾主肌肉,久坐不动会加重湿气堆积,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,帮助排湿。
-推荐运动:快走、八段锦、瑜伽、游泳(避免大汗淋漓,微微出汗即可)
-最佳时间:早晨或傍晚,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。
3. 穴位按摩:按一按,健脾又祛湿
每天按摩以下穴位,帮助健脾祛湿:
-足三里(膝盖下3寸):健脾和胃,增强消化功能。
-阴陵泉(小腿内侧,胫骨下方凹陷处):祛湿要穴。
-丰隆穴(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8寸):化痰祛湿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按压,每穴3-5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
4. 生活习惯:防湿从日常做起
-避免久处潮湿环境:少穿未干的衣服,保持房间通风。
-少吹空调:温度不宜过低(26℃左右),避免直吹。
-泡脚祛湿:用艾叶、生姜煮水泡脚(15-20分钟),促进血液循环。
5. 情绪调节:心情好,湿气少
中医认为“思伤脾”,长期压力大、焦虑会影响脾胃功能,导致湿气滞留。
-保持心情愉悦:多听音乐、散步、冥想。
-保证充足睡眠:晚上11点前入睡,避免熬夜伤脾。
三、总结:夏季祛湿健脾关键点
✔饮食清淡:少吃生冷油腻,多吃健脾祛湿食物。
✔适度运动:促进排汗,帮助湿气代谢。
✔按摩穴位:每天按揉足三里、阴陵泉。
✔调整作息:少熬夜、少吹空调,保持心情舒畅。
仁和药食同源发酵饮
人参黄精本草发酵液
本草发酵饮结合11味道地药食同源为基地原料,经中医专家君臣佐使配伍,通过非遗炮制技术和现代专利发酵技术相结合,采用特有益生菌作为发酵菌株,激发多种活性成分:有机酸、多肽、寡糖、多酚、黄酮、抗氧化物等天然的活性营养物质等提高滋养效力。
药食同源
茯苓:利水渗湿、健脾祛湿、宁心安神
人参:补脾益气、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
黄精:补气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、益肾
枸杞:滋养肝肾阴、益精血、明目、润肺
桑葚:滋阴养血、生津润肠
灵芝: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
松花粉: 燥湿敛疮、补中益气
大枣: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
仅针对原料科普,不代表产品功效
参考古方典籍:
人参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脾益气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”
松花粉:《本草纲目》“燥湿敛疮、补中益气“
茯苓:《神农本草经》”利水渗湿,健脾祛湿,宁心安神“
黄精:《名医别录》“补气养明,健脾、润肺、益肾”
枸杞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肝肾,益精血,明目,润肺”
覆盆子:《名医别录》“固精缩尿、补益肝肾、明目”
大枣:《神农本草经》 ”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“
蜂蜜:《神农本草经》”补中润燥、止痛解毒“
桑葚:《新修本草》 “滋阴养血、生津润肠”
“君臣佐使”概念属于中医学范畴,“引用自《黄帝内经》,指该产品成分配比借鉴中医药的配伍结构”。
扫码关注我们
更多健康资讯
重在分享,如上图文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