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便秘不是大毛病, 解不出来真要命。
”便秘已经成了很多人难以启齿的困扰,如不加重视,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,
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、食品越来越精细化,便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。
保持大便通畅:对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
汉代王充在《论衡》中指出:“欲得长生,肠中常清,欲得不死,肠中无滓”。金元时代的朱丹溪也指出:“五味入口,即入于胃,留毒不散,积聚既久,致伤冲和,诸病生焉”。就是说,肠中的残渣、浊物要及时不断地给以清理,排出体外,才能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。
如果大便经常秘结不畅,可导致浊气上扰,气血逆乱,脏腑功能失调,因此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,如头痛、牙痛、肛门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脑血管意外、肠癌等。
为什么会便秘
1)膳食纤维摄入不足: 这是头号原因。纤维能吸收水分,增加粪便体积,使其柔软易排。精米白面、快餐、加工食品中纤维含量很少。
2)饮水不足: 即使吃了纤维,没有足够的水分,纤维也会变得干硬,反而加重便秘。
3)过度摄入“致秘”食物: 如过多的红肉、油炸食品、奶制品(对部分人)、未熟的香蕉等。
4)运动量过少:缺乏运动会使肠道蠕动减慢,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也会减弱,导致推动粪便的“动力”不足。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和长期卧床的人尤其常见。
5)排便时分心: 上厕所时玩手机、看书,会分散注意力,延长排便时间,打乱排便反射。
6)肠易激综合征: 特别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(IBS-C),表现为腹痛和便秘交替或同时出现。
7)排便障碍(盆底肌功能障碍): 这是指在排便时,盆底肌(肛门周围的肌肉)不能正常地松弛,甚至反而收缩,导致出口“堵塞”,粪便难以排出。患者常有“拉不出来”的梗阻感。
如何预防及改善便秘
一:大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
1、可溶性纤维: 吸收水分,使粪便变软、润滑。来源: 燕麦、大麦、车前子壳粉、豆类(如黑豆、鹰嘴豆)、苹果、柑橘类水果、胡萝卜。
2、不溶性纤维: 增加粪便体积,刺激肠道蠕动。
来源: 全麦面包、糙米、藜麦等全谷物;坚果、种子;蔬菜的茎和叶(如芹菜、菠菜、西兰花)。
建议: 每天摄入25-30克膳食纤维。注意: 增加纤维要循序渐进,同时大量饮水,否则可能加重便秘。
二:保证充足饮水
水分是纤维发挥作用的“发动机”。没有足够的水,纤维只会让大便变得干硬。
建议: 每天饮用1.5 – 2升水(约8杯)。选择温开水为佳。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,可以有效刺激肠道蠕动。
三:多吃富含益生菌和发酵食物
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,促进肠道健康,发酵产生多种抗炎物减少肠道炎症和毒素
来源: 无糖酸奶、发酵饮、康普茶、豆豉等
四:适量摄入健康脂肪
脂肪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。来源: 橄榄油、亚麻籽油、牛油果、坚果(如核桃、杏仁)。
五:慎吃“致秘”食物:
精加工食品、油炸食品、过多的红肉、奶制品(对部分人群)可能会加重便秘,应适当控制
六: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
固定时间: 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尝试排便,最好是晨起后或餐后(胃结肠反射最强),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去蹲一会。
专心致志: 排便时不要玩手机、看书,集中注意力,减少干扰。
七:坚持适量运动
运动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。建议: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。
日常改善便秘小动作:
腹部按摩: 以肚脐为中心,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,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5-10分钟。
揉腹操: 躺着时,双腿弯曲,用手掌顺时针揉压腹部。
提肛运动: 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肛门,可以增强盆底肌力量,有助于排便。

扫码关注我们
更多健康资讯
重在分享,如上图文侵权请联系删除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