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一天比一天凉,老一辈常挂嘴边的“贴秋膘”也进入了尾声。夏天过去,胃口大开,不少朋友确实放开吃了一通,想把夏天的“亏空”补回来。
但您有没有发现,有时候“膘”没贴上去,肚子反而觉得胀胀的,消化也不那么利索了?这就对了!因为 “贴秋膘”的前提,是您的脾胃能“运化”得动这些好东西。 如果脾胃这个“后勤部长”本身就累着了,您运再多的粮草进来,它也处理不了,反而会变成堆积如山的“垃圾”。
所以,在秋天彻底结束、进入冬季大补之前,咱们最要紧的一件事,就是健脾养胃,给身体打下坚实的地基。
一、为什么“贴秋膘”前要先养脾胃?
您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座房子,冬天我们要在里面储存足够的能量(冬补)来抵御严寒。而脾胃,就是这座房子的地基和仓库。
夏天,我们的脾胃被湿气、冷饮折磨得比较虚弱。
如果秋天一来,不管不顾地大吃油腻、厚味的食物来“贴秋膘”,就相当于在一个不牢固的地基上直接堆满重物。结果可能就是:消化不良、腹胀、便秘、甚至痰湿内生,不但没补成,反而添了堵。
所以,智慧的养生不是“蛮补”,而是 “先通后补,先健后补”。
二、健脾养胃,怎么做
核心思路就一条:减轻脾胃的负担,同时给它喜欢的营养。
1. “大鱼大肉”换成“五谷杂粮”
是时候暂时告别那些特别油腻的肘子、红烧肉了。多吃一些土地里长出来的、自带能量的食物,它们才是滋养脾胃的“根本”。
推荐:
小米:熬成油油的小米粥,那是养胃的“参汤”。
山药:蒸着吃、煮粥吃、炒菜吃,它是平补脾胃的“模范生”,既能补气又能养阴。
南瓜、红薯:软软糯糯,甘甜入脾,容易消化,还能提供优质碳水。
2. 给餐桌加点“酸”和“香”
吃点酸的,开胃消食:比如山楂。泡水喝或者吃几颗山楂糕,能帮助消化积食,让胃口更好,尤其适合吃了肉觉得堵住的朋友。
来点香的,唤醒脾胃:比如在菜里放点砂仁、陈皮。它们芳香的气味能够“醒脾”,就像闹钟一样,把懒惰的脾胃叫醒工作。煲汤煮粥时放上几片,香气扑鼻,脾胃也开心。
3. 烹饪方式换成“温和派”
多采用蒸、煮、炖、熬粥的方式。这些方法做出来的食物软烂温热,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脾胃的消化压力,让营养更容易被吸收。是时候让高压锅和砂锅发挥威力了!
4. 给脾胃最喜欢的“温度”
戒掉所有冷饮和寒凉水果! 这是对秋冬脾胃最起码的尊重。入口的东西,一定要是温热的。一杯温水,一碗热汤,比任何饮料都养人。
三、来两个简单的“健脾小食方”
山药小米养胃粥:
小米一把,铁棍山药半根(去皮切块),红枣几颗,一起丢进锅里慢慢熬煮成粥。每天早上一碗,暖胃又暖心。
山楂陈皮大麦茶:
炒山楂片、陈皮丝、炒大麦,各抓一点,用开水冲泡,饭后喝一杯,帮助消化,消除腹胀。
秋天的尾声,咱们别再执着于“贴了多少膘”,而是要转为 “养好脾胃” 。把脾胃这个“仓库”修缮坚固,把运输道路(消化通道)清理通畅。
扫码关注我们
更多健康资讯
重在分享,如上图文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