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秋养生全攻略:防燥、润肺、养阴、收敛

2025-8-14 03:08:11 阅读 11

       入秋后,空气开始变得干燥,燥邪当令,确实需要好好润养身体!中医讲究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秋季养生的核心就是防燥、润肺、养阴、收敛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“润秋”养生原则,帮你安然度过这个“多事之秋”:

核心原则:滋阴润燥

 

     对抗秋燥: 燥是秋季的主气,易伤津液,导致口干、咽干、鼻干、唇干、皮肤干燥、干咳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因此,“润”是贯穿整个秋季养生的主线。

       养肺为先: 肺为娇脏,喜润恶燥,且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。秋燥最易伤肺。养肺润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。

一、饮食调养:润字当头,少辛增酸

     

 1)水果: 梨(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的佳品)、葡萄、石榴、柿子、柚子、甘蔗、荸荠、苹果。

   

   2)蔬菜: 莲藕(生津、清热、健脾)、银耳(滋阴润肺)、百合(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)、山药(健脾益肺)、萝卜(生津、顺气)、冬瓜、南瓜、菠菜、芹菜。

 

     3)坚果: 芝麻(润肠通便、滋养肝肾)、核桃、杏仁(润肺止咳,注意甜杏仁更佳)。

     

 4)粥汤: 多喝粥(如银耳百合粥、莲子粥、芝麻粥、山药粥、梨粥)和汤羹(如萝卜汤、莲藕排骨汤、雪梨炖冰糖、银耳羹),补充水分和营养。

   

   5)少辛: 减少葱、姜、蒜、辣椒、花椒、韭菜、白酒等辛辣发散之品的摄入,以免耗伤津液,加重秋燥。增酸: 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(如葡萄、石榴、柚子、山楂、柠檬、醋),酸味能收敛肺气,生津润燥。

       6)慎食寒凉: 虽有燥热,但脾胃功能在秋季也需保护。避免大量食用寒凉瓜果(如西瓜)和冷饮,以免损伤脾阳,影响运化。忌油腻煎炸: 这类食物易生痰化热,加重燥热感。

二、起居调摄:早卧早起,防寒润燥

   

   1)顺应“秋收”: 《黄帝内经》建议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(尽量在11点前)顺应阴精收藏,早起(比夏季稍晚)以舒达阳气。

   

   2)注意保暖,适时添衣: “春捂秋冻”有一定道理,能提高耐寒力,但关键部位(头、颈、背、腹、关节、脚)要保暖,尤其老人、小孩和体弱者。避免着凉感冒,但也不要过早捂得太厚。

     

 3)保持环境湿润: 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盆水,维持适宜的空气湿度(40%-60%),缓解皮肤和呼吸道干燥。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或暖气房中。

三、情志调养:安宁平和

     

 1)收敛神气: 秋季万物萧瑟,易引发悲秋情绪(“秋愁”)。应保持内心宁静,情绪乐观,避免悲忧伤感。

     

 2)排解忧郁: 多与朋友交流,培养兴趣爱好(如听音乐、绘画、书法、园艺),登高远眺(秋高气爽时),开阔心胸,舒缓情绪。

     

 3)护肤防燥: 选择滋润保湿的护肤品,洗澡水温不宜过高,时间不宜过长,浴后可涂抹润肤乳。

四、运动保健:温和收敛

 

     1)选择舒缓项目: 秋季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、登山(量力而行)、健身操等。避免大汗淋漓,耗伤津液。注意补水: 运动前后和过程中都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
     

 2)适时调整: 晨练不宜过早,避免吸入过多冷空气。雾天或空气质量不佳时,避免户外剧烈运动。

仁和药食同源发酵饮

        人参黄精本草发酵液:千年东方本草智慧与现代微生态营养的结合:

       11味道地药食同源食材+热门功能性营养素:枸杞:“(补肝肾,益精血,明目,润肺)”黄精(补气养阴、健脾润肺、)灵芝(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)、蛹虫草(补肺益气,止咳平喘)桑葚:(滋阴养血、生津润燥)红枣(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)桑葚(滋阴养血、生津润燥)等,复合氨基酸、专利益生菌、黄金益生元。

以上仅针对原料科普,不代表产品功效
黄精:《名医别录》“补气养明,健脾、润肺、益肾”
桑葚:《新修本草》 “滋阴养血、生津润燥”
枸杞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肝肾,益精血,明目,润肺”
蜂蜜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中润燥、解毒润肠”
覆盆子:《名医别录》“固精缩尿、补益肝肾、明目”
大枣:《神农本草经》 “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”
灵芝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”
蛹虫草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补肺益气,止咳平喘”
人参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脾益气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”
松花粉:《本草纲目》“燥湿敛疮、补中益气”
茯苓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利水渗湿,健脾祛湿,宁心安神”

扫码关注我们

更多健康资讯

重在分享,如上图文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