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这样养最有效:养护“后天之本”的秘诀

2025-7-24 02:07:21 阅读 16

养好脾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课题,中医记载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。脾胃功能强健,身体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,抵抗疾病。以下是一些全面且实用的养好脾胃的方法:

饮食调养(重中之重)

1)规律进食: 三餐定时定量,避免饥一顿饱一顿。尤其要重视早餐,晚餐不宜过晚、过饱(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)。

2)细嚼慢咽: 每口食物充分咀嚼(建议20-30次),减轻脾胃负担,促进消化吸收。

3)避免生冷寒凉: 这是脾胃最大的“敌人”。少吃冰镇饮料、冰淇淋、生鱼片、大量生冷瓜果(尤其空腹时)。水果可以稍微温热或饭后适量吃。

4)避免过于辛辣刺激: 过量辣椒、花椒、酒精等会刺激胃黏膜,耗伤胃阴。

避免过于油腻肥甘: 炸鸡、肥肉、甜腻糕点等难以消化,增加脾胃负担,易生湿生痰。

5)选择健脾养胃的食物:主食: 小米、粳米、糯米、玉米、山药、南瓜、红薯、芋头(适量)。蔬菜: 胡萝卜、卷心菜、菠菜(焯水)、莲藕、扁豆、猴头菇(养胃佳品)。蛋白质: 鸡肉、鱼肉、牛肉(炖烂)、鸡蛋、豆制品(豆腐、豆浆)。

食疗方参考

四神汤: 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茯苓(各等份)煮水或煲汤。健脾祛湿基础方。小米山药粥/南瓜粥: 温和易消化,滋养脾胃。

姜枣茶: 生姜几片+红枣几颗煮水。适合脾胃虚寒者(怕冷、吃凉易腹泻)。

二:生活习惯调整

1)保持心情舒畅: 中医讲“忧思伤脾”、“肝气犯胃”。压力大、焦虑、抑郁、生气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。学会减压,保持乐观心态。

2)注意保暖: 尤其是腹部和脚部。避免空调、风扇直吹腹部。夏天睡觉盖好肚子。

3)保证充足睡眠: 熬夜伤阴耗气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。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。

4)戒烟限酒: 烟草和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

三:适度运动

1)坚持规律运动: 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温和运动。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,帮助脾胃运化。

2)饭后散步: 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轻柔散步(不是快走或跑步),有助于消化。

避免饭后立即躺卧或剧烈运动。

四:穴位按摩与艾灸(辅助)

按摩穴位

1)足三里: 外膝眼下四横指,胫骨边缘。是著名的“长寿穴”、“健脾胃要穴”。每天按揉5-10分钟。

2)中脘穴: 肚脐上4寸(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)。饭后或睡前顺时针、逆时针揉按腹部(以中脘为中心)各30-50次。

3)天枢穴: 肚脐旁开2寸(约三指宽)。调理肠胃。

艾灸(适合虚寒体质): 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神阙(肚脐)等穴位,有温阳散寒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(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或学习正确方法)。

仁和药食同源发酵饮

【人参黄精本草发酵液: 脾胃滋养珍品 / 气血自护力守护配方】

✅融合11味道地药食同源

✅君臣佐使科学配伍协同促进

✅益生菌益生元双重赋能

✅专利发酵小分子提高滋养效力

人参:补脾益气、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

茯苓:利水渗湿、健脾祛湿、宁心安神

黄精:补气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、益肾

枸杞:滋养肝肾阴、益精血、明目、润肺

桑葚:滋阴养血、生津润肠

灵芝: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

松花粉:燥湿敛疮、补中益气

大枣: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

仅针对原料科普,不代表产品功效

参考古方典籍:

人参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脾益气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”

松花粉:《本草纲目》“燥湿敛疮、补中益气“

茯苓:《神农本草经》”利水渗湿,健脾祛湿,宁心安神“

黄精:《名医别录》“补气养明,健脾、润肺、益肾”

枸杞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肝肾,益精血,明目,润肺”

覆盆子:《名医别录》“固精缩尿、补益肝肾、明目”

大枣:《神农本草经》 ”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“

蜂蜜:《神农本草经》”补中润燥、解毒润肠“

桑葚:《新修本草》 “滋阴养血、生津润肠”

灵芝:《神农本草经》“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”

扫码关注我们

更多健康资讯

重在分享,如上图文侵权请联系删除